2025年4月3日,重慶日報《紅岩周刊》刊發專題報道《驅動國企改革攻堅 重慶有台紅色引擎》,其中大篇幅報道重慶發展投資公司攜子公司重慶發展置業管理有限公司堅持黨建統領,妥善處置“百蔬彙”農貿市場曆史遺留問題,在解決群衆急難盼愁問題的同時,有效盤活國有資產。

報道具體內容爲:
一個臨時黨支部
13名黨員組成的臨時黨支部,“抽絲剝茧”解難題
“有了合法的鋪面,就不用再東躲西藏擺遊攤了!”3月19日,在南岸區長生橋鎮江南水岸公租房商業街,一家江湖菜館飄出陣陣麻辣鮮香,吸引食客前來消費。餐館老板劉坤緊握重慶發展置業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發置業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唐劍鋒的雙手,連聲道謝。

▲重發置業等各方組成的臨時黨支部爲商戶解決困難後,商戶爲黨支部送來錦旗。
“終于安定下來了。過去這幾年真是一場煎熬。”劉坤是合川人,2018年他看中江南水岸公租房小區人氣興旺,決定來這裏做生意。當時,江南水岸小區的門面鋪位由一家名爲百蔬彙的商業管理公司運營,“百蔬彙正在招商,說要打造農貿市場,承諾3個月開業。”劉坤爽快地交了2萬元保證金和兩年租金,又花了十余萬元裝修店面。
正當劉坤准備大幹一場時,意外發生了。百蔬彙擅自改造商業鋪面的內部結構想要提高租金收益,導致消防二次驗收無法通過。這意味着,和劉坤一起入駐的90余家商戶無法開業。“我家的積蓄都投入到店裏了,老婆也辭職來店裏幹活,准備的食材也要過期了,開業卻遙遙無期。”劉坤一家人急得覺都睡不着。
“沒法在室內經營,有些老板就在路邊經營,結果設備帶不動,最後只得放棄。”劉坤回憶,當時大家找百蔬彙退租、討回保證金,但該企業負責人卻銷聲匿迹了。無奈之下,有的商戶頂着消防安全隱患占鋪經營,或將店面“轉租”,劉坤則把自己裝修的商鋪當作庫房和加工區,在商鋪外擺攤賣起羊肉粉。“通道堆滿雜物,私接亂搭水電,下水道、公厕汙水横流……”他說,由于缺乏合同約束和統一管理,整個市場安全隱患突出,環境混亂不堪。
轉機出現在重慶市屬重點國企——重慶發展投資有限公司接手了該項目後。2024年春天,該公司一群工作人員進駐江南水岸公租房商業街,帶隊的正是唐劍鋒等人。“這個老大難問題拖了多年,能不能解決哦。”商戶們充滿懷疑。很快,來自重慶發展投資有限公司的這群人將一間空置的毛坯房改造成臨時辦公點。
唐劍鋒等人分析後判斷,問題症結在于房屋被私自改造,消防驗收通不過。于是決定分三步走:由旗下的重發置業公司向各分租商戶墊付已支付給百蔬彙的租金及保證金,再將建築改造恢複,最後重新招租。
改造恢複內部結構需要先清退。劉坤等原來租赁的部分商戶不願放棄自己裝修好的店面,工作無法推進。重發置業公司聯合長生橋鎮、樂陶社區、城投公司、項目物業等相關單位,由各方共13人組成臨時黨支部,吸納50多名社區志願者,再加上企業的“紅岩先鋒攻堅突擊隊”共同組成了6個工作小組。
唐劍鋒介紹,每個小組由黨員骨幹帶領,逐戶上門做工作、精准摸底,繪制出一張包括21戶占鋪經營者、70戶待退租者的“民情地圖”,梳理出商鋪位置、經營業態、是否分轉租、家庭情況、主要訴求等20多項具體內容。
能否持續經營關系商戶一家生計,成爲最核心問題。黨支部經過研究,決定由重發置業挑選該項目附近的其他待租商鋪,供商戶選擇。劉坤在距離原鋪不到20米的地方尋得一個合適門面,開起了江湖菜館,從此告別了擺野攤。
“您有新消息。”去年5月28日,經營戶王元未的手機響起,看着屏幕上5.9萬元到賬短信,他百感交集——過去5年維權求助無門,如今交了資料不到2天,錢就到賬了。此刻,距臨時黨支部成立僅過去45天。去年6月18日,所有商戶騰退工作全部完成。兩天後,項目開始消除消防隱患的整改,8月底恢複完成。今年3月,通過重慶聯交所集團公開招標,重慶一如既往商業管理公司與重發置業簽約承租,將根據周邊業態差異化打造特色美食街。
“這次資產盤活充分發揮了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唐劍鋒說,通過公開招租直接盤活國有商業資產3150平方米,騰退安置分租商戶還帶動周邊商業門面出租2200平方米,還確保了商戶的生計。以上兩項資產年均租金收入預計增加300余萬元,盤活國有商業資產總價值超過5000萬元。